压浆工程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有哪些不同的施工技术?
更新时间:2025-01-17 关注:117
压浆工程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特点:
一、粉细砂岩层
在铜川市玉皇阁特大桥工程的桩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在粉细砂岩层进行后压浆,该地质条件下压浆施工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并减少沉降。施工中需注意压浆的压力和顺序,以确保压浆效果。例如,湖北省电力公司团结小区(三期)商住楼工程中,桩端持力层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微风化层或细砂岩中微风化层,通过后压浆工艺,使桩端部土层变硬凝结,对桩孔周围土层有明显的扩散渗透、挤密、加固和局部膨胀扩径等作用,从而增加桩的承载力,并可减少沉降。
二、粘性土和粉土层
粘性土和粉土层被认为是理想的注浆土层,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良好的扩散渗透、挤密和加固效果。在这些土层中施工时,压浆施工的难度相对较低,因为土层对浆液的吸收和扩散能力较强。例如,在一些工程中,通过在粘性土层中进行压浆,能够有效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三、黄土层
黄土层的压浆施工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黄土的湿陷性可能会影响施工的稳定性和效果。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黄土层的湿陷性和渗透性,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在黄土地区进行压浆时,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注浆材料和工艺,如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浆液的性能,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渗透性,确保压浆效果。
四、卵石层
在卵石层中进行压浆施工可能较为困难,因为卵石层的孔隙较大,可能会影响浆液的均匀分布和渗透。施工时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来确保压浆效果。例如,可以采用高压注浆技术,通过增加注浆压力,使浆液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卵石层的孔隙中,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此外,还可以在浆液中添加适量的细砂或粉煤灰等材料,改善浆液的流动性和填充性,提高压浆效果。
五、碎石层
适用于灌注桩的持力层为碎石层,碎石含量应在50%以上,充填土与碎石无胶结或者为轻微胶结,碎石的石质要坚硬,碎石分布均匀,碎石层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压浆参数的设定需要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调整,例如水灰比一般采用0.15~0.17,压浆量一般为1.5~2.0t,闭盘压力一般控制在0.18MPa。施工工艺流程包括灌注桩成孔、钢筋笼制作、压浆管制作、灌注桩清孔、压浆管绑扎、下钢筋笼、灌注桩混凝土后压浆施工等。
六、软土层
在黄河下游地区软土特性下,通过对比各文献中确定压浆压力和压浆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适合该地区软土特性的后压浆的压浆压力、压浆量的确定方法和参数。通过静载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对桩压浆前后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后压浆技术对桩基承载力的贡献值,并结合规范确定了适合滨州地区的后压浆桩设计计算方法。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浆液的扩散和渗透,以及压浆压力的控制,以确保压浆效果和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压浆施工技术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施工效果和地基的稳定性。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上一篇:没有了